2020年5月30日,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疼痛科团队在DSA手术室完成了医院首例鞘内吗啡泵植入手术,这标志着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疼痛科在核心技术上迈进一大步。
据了解,大部分晚期癌症患者并发全身剧烈疼痛,剧烈的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及抗肿瘤治疗的信心,耗竭了病人的体质,使其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力迅速降低。市民林先生,就是其中一例。他患有胃癌已数年,今年年初,本已饱受疾病折磨的他,发现肝脏、肺部出现多发转移,上腹疼痛剧烈,彻夜难眠。“患者每天要大量口服180mg吗啡,外加每日肌注吗啡镇痛,仍不能达到满意镇痛。”疼痛科负责人葛鹏飞表示。腹部疼痛发作时,林先生痛不欲生,严重影响了他的正常生活,他生活质量非常差。怎么能让他剩余的生命里有质量的活下去,是林先生和家人们的心愿。近日,林先生来到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疼痛科就诊,疼痛科团队仔细分析了林先生的病情后,与林先生和家属协商,决定采用目前国际上成熟先进的吗啡泵为患者镇痛。
“鞘内吗啡泵植入术最大的优点是安全性高、创伤小、疗效显著、患者耐受性好、并发症少,适用于所有经其他传统治疗方法及药物疗法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的癌痛和慢性顽固性疼痛患者。”葛鹏飞介绍说,目前,我国晚期癌痛的治疗以口服或肌注吗啡为主,但镇痛效果差、副作用多,无法为晚期癌痛患者提供良好镇痛。国际上,晚期癌痛病人的镇痛治疗和抗肿瘤治疗处于同等重要位置。“良好的镇痛能明显增强患者体质、免疫力,提高患者抗肿瘤治疗的信心,能数倍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让患者无痛苦的带癌生存。”葛鹏飞说。
5月30日,疼痛科团队为林先生进行了鞘内吗啡泵植入,手术十分成功。“经调试,给予患者蛛网膜下腔给药,每天仅需要吗啡0.4mg即可达到满意镇痛效果,吗啡副作用明显减少。”葛鹏飞表示。
鞘内吗啡泵是晚期癌痛病人的终极治疗方法,给广大癌痛、难治性疼痛患者带来福音。但是,并非每个癌痛病人都适合鞘内吗啡泵手术,在病人选择这一镇痛治疗之前,需要到疼痛科门诊就诊,进行评估,要先做镇痛药物测试,以观察患者对镇痛药物反应,在确定镇痛效果良好且无严重副反应后,方可进行鞘内吗啡泵植入术。
(文/袁振宇 秦紫霞 图/袁振宇 编辑/秦紫霞 审核/周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