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的刘先生平时身体一直还不错,“阳康”后似乎也没有感觉不舒服。1月30日凌晨2点,刘先生突发咽痛症状呈持续性,想到可能的“阳康”后遗症有点不放心。
因为咽痛不缓解,30日中午12:00左右刘先生自行开车到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就诊。快到医院时开车的刘先生突然感到一阵头晕冷汗及视线模糊,自觉差点晕过去,立刻把车开到路边休息了半分钟症状缓解后,又坚持着开车到达医院急诊科就诊。
紧急手术
到达急诊科后,医师立即给刘先生做了检查: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肌坏死标志物CK、CK-Mb稍有增高,肌钙蛋白阴性。
意外的是,就诊过程中患者突发晕厥、抽搐症状,10余秒钟后症状缓解。因为症状持续时间太短还未来得及心电监护及心电图检查。急诊科医师立即请心内科值班医生会诊,心内科医生初诊考虑“病毒性心肌炎、晕厥原因待查(心源性?)”,由于病情危重,医护人员立即联系了患者远在外地的家属,很快将患者收入心血管内科二病区CCU病房住院进一步诊治。
住院后仅半小时,患者再次出现了晕厥、抽搐,心电监护多次提示患者出现间歇性窦性停搏、尖端扭转型室速、室颤、心室停搏等恶性心率失常,证实了患者的晕厥确实是恶性心律失常所致。经过医护人员及时抢救,刘先生的心律能短暂的恢复正常。但是37岁年轻的生命危在旦夕,而此时患者的家属——39岁的哥哥仍在赶来的路上。
考虑到刘先生并无明显基础疾病也没有烟酒不良嗜好,仅在1月前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出现过2天低热及咽部不适,心血管内科二病区主任王新云教授和副主任李静教授首先考虑重症心肌炎,也不能完全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因此最重要的抢救措施是立即将病人送往介入室手术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在起搏器支持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是否存在冠脉病变,必要时ECHMO支持。
介入室内,一台消化内科手术即将开始,接到通知后立即让台给更需要手术的患者刘先生。王新云教授带领手术团队迅速进行临时起搏器安装,在起搏器的安全支持下介入医师很快为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脉多支血管病变,粗大的右冠状动脉(RCA)远端完全闭塞并血栓造影。危及这位37岁年轻男性生命的疾病的“罪魁祸首”终于找到了——急性心肌梗死(RCAd)。
经过与赶来的患者家属沟通同意并签字后,手术医生立即开通闭塞的右冠脉血管,置入1枚支架后,刘先生的RCA前向血流恢复,心脏电活动恢复正常,咽痛、头晕症状消失,为了防止可能还会出现的恶性心律失常,刘先生带着临时起搏器回到了CCU病房。
“阳康”后莫大意
术后刘先生回到CCU病房,症状及各项指标均在好转,恶性心律失常一直未再发,第二天就拔出了临时起搏电极。术后第三天开始,康复师为患者进行心脏康复训练:通过床旁呼吸训练、有氧训练、床旁徒手肢体运动训练、耐力训练等标准的心脏康复治疗指导,提高了呼吸肌耐受力,改善心肺功能。术后1周,管床医师为患者进行了出院指导后,刘先生满意出院。
心血管内科二病区副主任李静教授指出“感染新冠病毒后,病毒可以通过直接心肌损伤、血管内皮炎症损伤机制、交感风暴机制及氧耗失衡机制等多重因素加重心肌及血管的损伤、心衰、心律失常的发生。据国内调查统计:合并心血管基础疾病是目前新冠病毒感染后中老年死亡的首要原因。
感染新冠病毒后,很多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胸闷、胸痛、心慌、咽部不适等症状,除了考虑肺炎、病毒性心肌炎外,急性心肌梗死这一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疾病同样不能忽视。尤其是有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吸烟、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等都是心梗好发的高危人群。